呼~忙了五天,終於到星期六了!
陪小恆恆上完黏土課並吃完午餐後,
我們就直奔土地公文化館(桃園文化館)參觀囉!
土地公文化館(桃園文化館)共有六層樓,
與土地公相關的展示在1F-3F,4F以上則是一般展廳,
接著我們開始參觀吧!
<1F福德宮>
「土地公文化館」是全台第一座以土地公信仰為核心的展館,
爲了搭配這個主題,
1F還特地打造了一間土地公廟供民眾祈福。
<2F兒童文化館>
來訪當天正好有舉辦說故事活動,
但因我們沒預約,再加上已無座位,
所以我們就再往前參觀。
只是裡面的空間並不大,右邊是仿早期的街景。
而中間則是土地公和土地婆的Q版大公仔,
原以為前方的供桌是設計來玩遊戲的,
結果供桌下方寫了"請勿觸摸"四個字,
看來只是純展示用的。
「別急別急~小遊戲在這裡啦!」
左邊牆上有五尊Q版的土地公,
之前爬文聽說土地公手上拿的平板可以玩互動遊戲,
只是怎麼都沒看到平板,就只有一張張白紙,
原來是"維護中",真是失望,
那只好繼續轉戰隔壁土地公展廳了!
<2F展廳~桃園開發史及土地公信仰>
船??究竟這艘大船和土地公有什麼關聯呢??
原來是從明末以來,福建、廣東的人民渡海來台定居,
在宗教信仰方面,
除了原本居住地區所信仰的神明、媽祖及王爺外,
土地公也成為主要信仰之一。
而土地公廟的形式有很多種,
像這裡是在大樹下的小福德廟。
另外還有"三粒石"的型態,
早期的人們認為農作物的豐收與否,都是掌控在土地公手上,
因此會在田間將石頭堆砌起來,象徵是土地公廟,
並虔誠的祭拜,祈求土地公保佑農作物能大豐收。
而這個用竹子夾著土地公金,插在田中,
稱之為插福金或安土地公拐,
為早期農民在春耕時祈求豐收、秋收時感謝土地公之用。
<3F展廳~土地公造像及建築藝術>
這一區展示土地公的神像、衣服和頭冠。
土地公的正式名稱是福德正神,俗稱土地公或土地公伯仔,
其形象通常是一手拿著柺杖,另一手拿著金元寶。
其中這一尊土地公大家應該很眼熟,
沒錯!就是中和烘爐地的土地公。
虎爺~
被供奉在神案底下,聽從土地公的指揮,
是象徵避邪、驅逐魔鬼和疫癘的動物。
至於土地公廟也有很多不同的形式,
從最簡單的三粒石、墓塚型 ,到有屋頂的馬背式、燕尾式,
再到現在各式各樣的華麗廟宇~
<3F展廳~土地公節日慶典及科儀活動>
每年到了土地公的生日,各大土地公廟都會舉辦慶祝活動,
像是陣頭、演布袋戲、演歌仔戲等等,
而且往往會吸引大家攜家帶眷,宛如參加一場盛大的宴會~
咦?歌仔戲台前有老人在烤魷魚,還有小孩在打彈珠,
只是台上怎麼沒有人在演歌仔戲呢?
因為這是要留給遊客來角色扮演用的,
在戲台右側有歌仔戲服可供體驗,
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來變裝!
此外,"煙強伯仔"的烤香腸、打彈珠,在廟會活動中也是不可或缺的。
<3F展廳~海外華人土地公信仰>
在華人聚集之地,幾乎都可以看到人們對土地公的信仰,
雖然對土地公的尊稱不同,或是廟宇形式不同,亦或是祭祀方式不同,
但對於土地公的虔誠信仰都是一樣的。
以上就是土地公常設展的部分(1-3F),
如果大家有空的話,還可以繼續往樓上的一般展館參觀。
<4F展館>
<5F展館>
這條走道的展示方式和其他展館不同,
左右兩側是採波浪狀,加上中間的大幅墨寶,
感覺上像是一條河流,很有創意。
而這三幅大布幕也很有意思,上面應是陣頭的表演。
(ps:照片中的布幕是故意拍背面的,因為正面會反光)
<6F簡報室>
ㄟ~這明明是簡報室,
但投影幕卻被小恆恆拿來玩影子遊戲,
該說他有創意還是調皮...
<6F文化沙龍>
兩側展示許多與"桃園"相關的詩作。
另外,這裡還有時下最流行的3D壁畫。
不能免俗的,當然要幾張拍照。
最後再來蓋紀念章,爲這次的旅程留下紀念。
最後提醒要帶小小孩來玩的爸比媽咪們,
如果有推嬰兒車的話,雖然館內備有電梯,上下樓梯不成問題,
但嬰兒車不能進入各展廳內,只能停在展廳外,
所以建議攜帶揹巾,以免徒手抱小孩太累,影響遊玩情緒。
(旅遊日期:2017/07/15 小恆恆4y4m)
<延伸閱讀>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ll 桃園土地公文化館 ll
地址: 桃園區三民路一段100號
電話:(03)336-68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