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開<紅毛城>,我們沿著中正路步行大約十分鐘後,
來到位於馬偕路上的<淡水禮拜堂>,
還好這天的天氣很涼爽,所以走起來一點都不辛苦!
淡水禮拜堂為仿哥德式的建築,有尖塔尖、拱圈、扶壁及清水磚外牆,
柱頭以小帽尖裝飾,四面窗戶為彩色玻璃,左側還有鐘塔,
其特殊的外觀,吸引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及拍婚紗照的新人。
然而一開始淡水禮拜堂的外觀並非如此,而是歷經三次改建後才有如此美麗的外觀~
改建三次?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?這故事得要從馬偕博士來台時說起.........
一開始馬偕博士到了淡水落腳,除了宣教外還有行醫,
不過當時的淡水並無教堂也沒有西醫院,
所以這些活動都是在馬偕博士所租賃的房子內進行的,
後來馬偕博士買下現在禮拜堂的這塊土地,作為傳教與行醫之用,
而現在的禮拜堂就是後來由偕醫館醫師宿舍改建而成的,這是第一次改建;
之後馬偕博士去世後,因擴展需要,
改建為北美洲樣式的白色磚造教堂(白色禮拜堂),這是第二次改建;
後來又因信眾日益增加,教堂已無法容納,
所以在馬偕博士的兒子偕叡廉的設計與督建下,進行第三次改建,
改建後呈現哥德式的外觀,也就是目前的外觀。
第三次改建後,除了外觀很特別外,在細節設計上也很用心,
像是鐘樓上繪有「五餅二魚」的彩繪玻璃,
不僅顯現出耶穌的神蹟,也藉此宣揚基督教的教義。
至於禮拜堂的內部為木架天花板,且保存一個自1909年開始使用的古風琴,
只可惜除遇教會禮拜時間及舉辦活動外,禮拜堂內部平時是不開放的,
所以無緣進入參觀。
另外在樓梯下方,有放置一個福音鐘,
這個鐘可是大有來頭,它在白色禮拜堂時期就已存在,
不僅年代久遠且鐘聲宏亮,連遠在對岸的八里都可聽到,
在二次大戰期間還被日本政府用來作為警報器使用,
只可惜在空襲中破裂,後來戰後被送回教會,並取名為「福音之鐘」。
參觀完淡水禮拜堂之後,接著我們來到位於禮拜堂旁的<滬尾偕醫館>,
這是北台灣第一間西醫院,也是馬偕博士親自設計的,
這棟建築的外觀很特別,屋體為閩南式民宅,卻有西洋門窗,
可說是中西合璧的建築,別俱一番風味。
不過一開始馬偕博士並不是在滬尾偕醫館行醫的,
馬偕博士來台時,淡水並沒有西醫院,所以只能在其租屋處行醫,
後來因求醫者與日俱增,所以又另租民房作為診所,才有現今的滬尾偕醫館。
之後為擴充規模,偕醫館於1912年由淡水遷至台北,並更名為馬偕紀念醫院。
偕醫館搬遷後,原址先後作為神學院、圖書館、幼稚園和學生宿舍之用,
後來才被列為古蹟,如今其中一區是作為馬偕文物展示區之用,
展示的文物包含當時的洗濯台、壁爐、門鐘、風琴、藥罐、拔牙工具等。
至於另一側則是作為咖啡廳使用,
為這棟百年歷史建築注入新的生命力,再創新用途,
來這參觀的朋友們,如果有空的話,不妨坐下來喝杯咖啡,
<參考資料>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、淡水維基館、文化部文化資產局、維基百科
(旅遊日期:2015/03/22 小恆恆2y0m)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【參觀資訊】淡水禮拜堂
官網:http://tour.tpc.gov.tw/page.aspx?wtp=1&wnd=136&id=1249c486f0500000b5fd(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)
地址: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8號
門票:無
營業時間:除教堂禮拜時間及舉辦活動外,平時不開放入內
停車場:無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【參觀資訊】滬尾偕醫館
官網:http://tour.tpc.gov.tw/page.aspx?wtp=1&wnd=136&id=1249c4b5974000007542
地址: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6號
門票:免費參觀
停車場:無